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机安全生产始终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石。7月25日,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在山西大同召开农机安全生产行业交流会,围绕牌证管理智能化、检测装备升级、保险机制创新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次会议完成协会安委会第二届委员会换届选举,北京经纬物联科技总经理张建当选秘书处秘书长。张建提出五大工作重点:加速全国农机牌证电子化进程、建立基层需求反馈机制、定期举办安全研讨会、开展安全知识竞赛、优化农机保险模式。这些举措旨在构建智能农机管理体系,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行业安全水平。
与会专家重点探讨农机牌证电子化标准制定及智能检测装备升级路径。通过集成AI识别、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的智能监理设备,可实现检测数据全流程数字化记录,有效解决传统检测误差大、追溯难等问题。农业农村部专家强调,需加快建立统一的牌证管理规范,为智能检测装备推广奠定制度基础。
陕西、湖北等地代表分享了农机保险创新实践。陕西省试点政策性保险与商业保险结合模式,通过精准定价降低农户负担;湖北省则建立安全互助机制,形成风险共担体系。农业保险专家指出,需构建多层次保障网络,既要发挥政策性保险普惠性,又要激发商业保险灵活性,形成可持续的农机风险管理体系。(延伸阅读:埃塞俄比亚农业双引擎战略)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大同市纪城农机合作社,现场观摩智能监理设备应用。该设备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检测数据不可篡改存储,检测效率提升40%的同时降低人工误差。合作社负责人表示,智能化改造使年检时间缩短至2小时,设备故障率下降25%,为规模化经营提供安全保障。
中国农机化协会副会长胡乐鸣总结指出,将通过三大路径推进安全体系建设:一是深化政企研合作,加快技术标准制定;二是完善人才培训机制,提升操作规范化水平;三是创新金融服务,扩大保险覆盖面。会议达成共识,需以数字化赋能安全管理,构建'人-机-制'三位一体的现代农机安全生态。